輿情分析來源平台
台灣地區總來源頻道數 100,382
ESG文章
2025-07-18 14:00

品牌聲譽戰開打!餐飲Q1聲量與好感度揭曉

作為美食之都的台灣,餐飲市場競爭激烈、品牌推陳出新,但在經營過程中,食安爭議、職場事件與營運變動等風險接連出現,讓企業聲譽管理逐漸成為品牌發展的核心議題。為了解產業面臨的聲譽挑戰,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透過三大企業聲譽指標(產品服務與創新、職場文化與人才、經營績效與責任),分析2025年第一季10家餐飲品牌的網路輿情,數據顯示,饗賓集團因旗下餐廳「饗饗」食安事件聲量突破1.6萬則,成為本季輿論焦點;而其他品牌如王品、築間則以經營策略及營運表現為主軸。面對不同的討論主題與聲量趨勢,如何透過有效的聲譽管理維繫消費者好感度,成為餐飲業穩健發展的關鍵之一。

饗賓聲量奪冠卻非佳音,食安爭議成為焦點

觀察2025年第一季餐飲品牌的輿情動態,饗賓集團以超過1.6萬則的壓倒性聲量位居榜首,聲量激增源自年初旗下餐廳爆發食安事件(佔9,843則討論),迅速引發消費者轉發、媒體報導與政府關注,從用餐經驗延伸至檢驗通報與後續應對。另外還有5千多則討論涉及一場意外,一名老翁於饗食天堂用餐時噎食身亡,遭家屬指控沒放警語,儘管事件後續未明顯波及品牌形象,但仍在社群間引發關注與討論。

相較之下,王品(1,920則)、築間(762則)等品牌的聲量雖不及饗賓,但多數討論來自於經營動態與產品策略。如王品旗下品牌「初瓦韓式料理」宣佈全台熄燈,引發外界對品牌結構調整的討論;與此同時,王品亦公開欲擴張至400間門市的營運目標,顯示其正積極盤整資源、佈局未來。築間方面,則以合併營收創下57.84億元的歷史新高,帶動品牌在媒體社群中的可見度。

食安、異物與性騷爭議,餐飲品牌好感度受創

從情緒分析觀察,饗賓集團雖為本季聲量最高的品牌,但也承擔最多負評,正負比懸殊、整體好感度僅0.13。聲量激增後,伴隨而來的「斥責」、「嘲諷」、「質疑」等情緒反應,除針對食安事件本身,亦擴及對企業危機處理與品牌誠信的討論,突顯出消費者對食安風險容忍度極低,企業若應對不慎,聲譽將迅速受損。

其他品牌亦面臨不同層面的聲譽挑戰。本季王品、築間與東元餐飲,分別因品牌初瓦全台熄燈、鍋底驚見活蟲、與員工下藥性騷案等爭議,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關注,使其好感度落在0.4至0.5區間。儘管聲量規模不如食物中毒事件,但顯示一旦出現爭議,也可能成為聲譽破口。相對而言,乾杯、八方雲集與漢來美食等品牌雖然曝光度較低,但因未涉入重大負面事件,情緒趨勢相對穩定,好感度多維持在0.9以上,展現「低聲量、高穩定」的聲譽結構。

餐飲文字雲聚焦食安危機,顧客忠誠度受到考驗

從2025年第一季餐飲業的熱門關鍵字分佈觀察,可以發現「食物中毒」、「通報」、「衛生局」、「病毒」、「症狀」、「停業」等與食安相關的詞彙明顯集中,顯示本季輿論高度關注食品安全事件。無論是消費者健康、政府機關應對,或是企業的危機處理與後續復業,皆牽動社群熱度與媒體討論。另一方面,像「營收」、「顧客」、「訂位」、「用餐」等詞彙出現,亦反映出事件帶來的連鎖效應,不只影響到短期業績,更可能動搖顧客的忠誠度與未來消費意願。

綜觀2025年第一季餐飲業輿情,各品牌間之間的聲量差距顯著。其中,饗賓集團雖以壓倒性聲量居冠,主因卻來自食安事件帶動的集中討論,顯示當聲量缺乏正面支撐,反而成為品牌信任的破口,甚至加劇風險擴散。相較之下,乾杯、八方雲集雖聲量相對較低,卻未涉入重大爭議,成功維持正評佔比。對餐飲品牌而言,聲量不該僅被視為曝光成效,更應作為風險預警指標,面對社群輿論的不確定性,唯有提前部署食安管理、優化危機應變機制,並持續深耕顧客體驗與品牌信任,方能建立足以抵禦輿論波動的聲譽韌性。


*欲知更完整分析內容,請見餐飲業Q1企業聲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