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分析來源平台
台灣地區總來源頻道數 200,128
產業解讀
2025-11-27 12:00

Threads 時代的輿論新生態:品牌如何在 3 小時內做出正確判斷?

隨著社群媒體風向瞬息萬變,品牌危機往往來得又快又突然。傳統的危機預警已不再是萬靈丹,因為我們無法掌控誰會爆料,也無法預測利害關係人何時失言。真正的關鍵,在於讓品牌建立「韌性策略」的專業認知,並在平時累積韌性資本。

QuickseeK舉辦的「企業韌性 x 數據決策講座」中,以「面對攻擊的韌性策略 ━ 從危機應對到信任重建」為題,分享從危機應對到信任重建的完整公關應對策略。

一、從數據到決策:即時反應的新戰場

對品牌來說,現今經營社群的挑戰不再只限於「知道發生了什麼」,而是「能否即時做出正確判斷」。搜集來的數據資料必須轉化為行動,否則即便擁有最完整的監測系統,也可能在危機爆發時錯失關鍵的回應黃金時刻。「從資料到決策的關鍵,是臨時差反應力,因為現在的危機不會等人。」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網站, 網路廣告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二、從短影音時代的輿論擴散:從 24 小時變成 3 小時

以往,一則爆料可能從 PTT 和臉書起頭,經過24小時才會擴散至媒體。如今,Instagram、YouTube 等短影音平台讓議題擴散時間大幅縮短至12小時,原因在於現在大家不看長文,只看短影音,而且影片更具情緒感染力。甚至一則Threads貼文如果是講八卦,台灣人通常興趣高昂,可能在短短3小時內就掀起全網討論,變成熱門搜尋議題或新聞素材,因此品牌根本沒有喘息空間。

這樣的社群生態,意味著危機的爆發點更加分散、路徑更難預測。品牌管理不能再僅限於傳統媒體或粉專,而必須掌握多平台的動態脈絡,從文字、圖片到影音都需同步監控。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公車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三、危機不在大小,而在擴散速度

若以多個品牌案例作為對照,揭示危機判斷的新觀點。例如: 某甜甜圈品牌雖在網路上遭遇批評,卻因熱度帶動反而提升曝光;南投知名的糕餅業者雖有新聞媒體報導社群無擴散延燒。相對地,Dyson 電池事件雖一度引發討論,但因媒體未介入而迅速降溫。反觀知名航空空服員事件,僅源於一則 Threads 貼文,卻因多平台互相滾動、媒體持續跟進,最終形成全面性公關危機。

由上述案例可總結出「危機不在事件大小,而在擴散速度與關注強度。」現在的輿論生態就像森林中的乾草原,任何小火星都有可能在幾小時內燒成大火。對企業而言,關鍵在於能否及早發現、判斷與應對,最好還要在風險初期,有預防勝於治療的零錯誤思維。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標誌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建立臨時差反應力:從監測到行動

接著,若是將危機分為三個層次:風險、問題與危機。其中風險是潛在可預防的隱患;問題是已被討論但仍可控制的議題;而危機則是已擴散至公眾層面、影響信任的狀態。「企業應該在事件還是風險階段時就處理,不要等到它成為危機才滅火。」這需要的是組織內部的反應流程與決策速度,而不僅是死硬的技術工具。

一張含有 文字, 網站, 網頁, 字型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五、AI 的助力:幫助品牌搶回時間差

為了協助品牌在第一時間辨識危機、判斷狀況,QuickseeK智能開發團隊推出了全新的 AI 助理「海巡小編」,這項系統能24小時全天候監控網路輿情,自動擷取品牌相關的討論內容,判斷是否涉及負評,並歸納出議題摘要,功能還包含關注的面向,例如客服態度、產品品質或誠信疑慮等等。

AI 還會根據 QuickseeK 長年累積的危機資料庫與模型,提供初步的應對建議,包括是否該回應、用什麼語氣、是否需道歉等策略方向,同時追蹤事件在多平台的擴散曲線。透過自動全網掃描後,AI 能偵測異常關鍵字、情緒升溫,在第一時間發現發現風向,並做到直接將事件分類摘要。

內容包含:

1.事件的內容摘要

2. 負面情緒在事件中的佔比

3. 負面情緒的討論觀點(3-5點)

4. 持續追蹤是否擴散到其他來源及聲量變化

這套系統的誕生,將為品牌在應對危機時「搶回時間差」,讓事主能在最短時間內了解狀況、掌握全貌,從被動回應轉為主動處置。但開發團隊也同時強調,這套AI工具絕不是取代人類的判斷,而是輔助專業團隊更快行動。「AI 可以告訴你現在火在哪裡,但要不要開滅火器、用哪種方式滅火,還是得靠人判斷。」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圓形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三力共構:資料、經驗與 AI 的平

不過,當事件上升到品牌信任與社會情緒層級超出AI可以判斷範圍,就需要顧問策略的介入。談到危機應對的未來方向,QuickseeK提出的「三鐵共構」的概念——數據資料洞察、專業經驗與 AI 科技。資料能提供客觀依據,幫助團隊跳脫同溫層;專業經驗則是策略與溝通的核心,避免盲目行動;AI 則強化速度與效率,協助即時判斷。「危機處理就像蓋一棟三鐵共構的房子,底層的柱子都要穩,才能撐得住。」當資料讓決策更精準、AI 讓反應更即時、經驗讓回應更得體,品牌才能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穩定前行。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標誌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危機量化模型:用數據看輿論風暴

同時QuickseeK 也建立了一套「危機五指標模型」,協助企業用數據化的方式評估事件嚴重性。有五項指標分別是:危機本質與受害程度、社會情緒溫度、媒體與社群介入程度、組織文化與信任基礎,以及利害關係人視角差異。透過這些維度繪出的雷達圖,能清楚看出事件的擴散風險與情緒熱度,協助決策團隊判斷該主動回應、觀察或全面應變。

知名航空分析如:

l   危機本質與受害程度: 企業規模大且社會責任歸因明確等條件,同時觸及社會道德底線,讓情緒傳染性極強,典型「道德敏感型危機」。

l   社會情緒溫度: 各渠道好感度低,呈現高度負向情緒,論壇、新聞、社群三角循環相互放大負面觀感。

l   媒體與社群介入程度:僅有政論節目未涉入,但是社群已主導輿情框架,成為負面觀感氛圍來源。

l   組織文化與信任基礎: 過去曾有相關負面事件,近一年P/N值也僅有1.01 ,與勞權正面作為相關度低。

l   利害關係人視角差異:員工負面度最高23%,消費者也達13%,內外部信任斷裂,政府機關也開始介入。

這次分享以知名航空為例,說明其AI 模型分析結果顯示該事件屬於「高風險、高情緒、高責任型危機」,因此需要即時回應與誠意溝通,而非延遲觀望。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設計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八、滅火與重建:危機後的信任修復

品牌的「滅火」管道主要分為三種:一是付費媒體,用新聞或廣告導正錯誤訊息;二是自媒體,透過品牌社群或官網展現誠意與態度;三是第三方背書,借助意見領袖或公信單位協助修復信任。然而,真正的重建並不在於短期操作,而在於長期的一致溝通與行動。「當企業誠實回應並願意學習,消費者是會給第二次機會的。」


結語:危機管理的進化,是信任管理的開始

面對快速變動的社群環境,企業必須重新定義「危機」這件事。危機不再只是單一事件,而是一場關於信任的考驗。「現在的品牌不只是要能回應,更要能共感。從資料、AI 到人性,這三者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韌性。」

在這個資訊極速傳播的時代,能及時理解輿論、誠實面對錯誤並積極行動的品牌,才有機會在風暴中不被吞噬,反而以更堅實的信任力量站穩腳步。

QuickseeK 對於危機的準備、處理與復原等過程都有豐富經驗!讓品牌可以不用再為了企業聲譽感到擔憂,呼籲各大品牌如有相關需求,歡迎與我們的團隊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