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主辦的《面對攻擊的韌性策略 ─ 從危機應對到信任重建》講座,日前成功舉辦,吸引眾多品牌主與業界專業人士共襄盛舉。本次活動聚焦「品牌在負面輿情與危機壓力下的應對之道」,邀集多位業界講師及品牌代表,以實戰經驗、數據模型與社群策略等層面出發,深度剖析在瞬息萬變的網路世代中,品牌如何強化韌性、重塑信任。
▲QuickseeK
陳丕舒執行長 主講「危機管理」與「危機反應力」
講座由QuickseeK 執行長陳丕舒揭開序幕,陳執行長用成語「曲突徙薪」點出關鍵觀念:「危機並不可怕,重點是事前預防。只要提前移除危險因子,就能避免煙囪冒出餘火,點燃薪柴而釀成祝融。」
陳執行長強調,品牌在面對風險與挑戰時,是否能冷靜應對、及時修復,攸關信任重建的速度與深度,更進一步指出:「危機管理不只是救火,更是一場檢視品牌文化與反應力的修煉。」
▲焦唐楓餐飲文化公司陳妍霖創辦人
分享自己十多年的營運經驗,如何「預防」品牌危機及品牌韌性思維
作為台灣平價串燒龍頭品牌,焦糖楓創辦人陳妍霖陳執行長分享餐飲業在面對負評與突發事件的經驗,她指出:「真誠回應與快速修正,是危機處理的兩大關鍵。」
她也提到食安跟永續都是在餐飲之路必須持續堅持下去的,因此在2024年時斥資四千萬打造4百坪中央廚房,並導入AI智能系統監控食材生產流程,提升效率與品質控管。更於2024年7月,通過HACCP與ISO22000國際認證,成為全台首間具備食安認證的串燒品牌食品工廠。
她也分享,品牌團隊透過定期社群「海巡」、即時掌握消費者反饋,得以提前預防輿情危機,確保有客訴時能迅速釐清問題並確保回應原則,降低被炎上的風險,透過即時掌握消費者反饋,提前預防危機,讓科技成為降低風險最重要關鍵夥伴之一。
以「反應力、修復力、持續力」打造品牌韌性,建立可學習的風險管理系統
▲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
客戶業務總監 徐珮汶 剖析「危機判斷關鍵指標」研究成果
QuickseeK業務總監徐珮汶指出,社群結構劇烈改變,使得危機傳播速度遠快於品牌內部反應時間。她呼籲企業應具備「零時差反應力」,才能應對即時風險。徐總監也進一步提出「反應力、修復力、持續力」為品牌韌性的三大支柱,並分享以數據驅動的風險管理思維:「危機不僅是單一面向,而是一個可量化、可學習、可優化的循環系統。唯有結合三力共構:「結合數據評估、AI科技與專業實務經驗,才能有效化危轉機。」
▲博思網路
資深業務總監 古億萍 分享面對負面聲量善用「五大危機回應守則」
古億萍總監透過實際案例解析,強調品牌在面對負面聲量時,應善用「危機趨勢線」觀察,並在「引爆期」、「延燒期」精準介入、穩定節奏。她分享的「五大危機回應守則」強調從發生初期到修復鞏固期階段,每一步都不可輕忽,她表示:「危機處理不只拼速度,更是節奏的拿捏。抓對時機出手,才能有效化解爭議,而日後也要長遠規劃,持續堆疊內容與信任感,才能為品牌累積長期信任與聲量。」
▲FansFeed
社群總監林君襄 分享小編實戰經驗與AI海巡小編助理應用
面對日益多元的社群平台,FansFeed社群總監林君襄指出:「品牌與消費者的日常互動,就是信任防火牆的第一道防線。」她強調,透過AI輿情監測與「小編海巡助理」,品牌能提前掌握風向變化,及早因應。並且她也建議大型品牌應善用AI技術,透過小編海巡AI助理,幫助品牌高階小編做網路上海巡工作,釋放人力資源,讓小編可以有更多時間創造更有人味的文章內容、拉近與粉絲的距離,藉此讓觀眾變成盟友,信任就成為品牌最堅實的護城河,藉此解放小編腦力,加速資料處理速度及強化效率。
這場講座不僅是一場危機處理的實戰交流,更是一次關於「品牌韌性升級」的深度對話。從「預防、應對、修復」到「信任重建」,QuickseeK期待以數據為核心,結合AI科技與輿情專業,協助品牌建立可量化、可持續的風險管理機制。在瞬息萬變的社群環境中,唯有以數據洞察為基礎、以反應力為核心,品牌才能化危為機、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