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分析來源平台
台灣地區總來源頻道數 200,128
產業解讀
2025-10-13 20:03

24小時聲量飆破萬筆 長榮航空陷社群信任崩塌

近日,長榮航空一名空服員在執勤歐洲航班期間突感身體不適,一則Threads網友的爆料,短短二十四小時內,從社群平台延燒至主流媒體,掀起長榮航空的品牌聲譽危機。根據輿情分析機構 QuickseeK 觀察,相關討論聲量在一天內突破近萬筆,顯示社會對勞動制度與企業文化的高度敏感,加上隨著其他空服員爆料、乘客證詞與主管機關相繼表態,長榮航空不僅陷入勞權爭議核心,其品牌形象與公信力也在輿論壓力下急速下滑,進而牽動整體航空市場的消費者信任版圖。

 

 

Threads爆料掀輿論海嘯,24小時快速形成長榮航空品牌危機

 

根據QuickseeK針對網路輿情數據觀察,長榮航空近期的品牌危機在短短二十四小時內急速擴散。起初僅是一則Threads網友的爆料貼文,卻迅速點燃輿論焦點,事件延燒至各大論壇成為熱門討論,不僅有多位空服員接連分享長榮航空內部請假制度的不友善實況,更揭露在畸形制度下長期累積的職場壓力與健康風險。同班乘客隨後也現身描述目擊情況,使得社會輿論對長榮航空忽視勞動權益的質疑持續升高,議題於隔日早上也躍上主流新聞版面,相關聲量在一天內即達到近萬筆,顯示輿論關注程度極高。

 

雖然長榮航空隨即表示已啟動內部調查,且當日下午涉事座艙長發布「七點聲明」,強調「說我害空服員往生太沉重」,不過此舉不但未能平息外界怒火,反而因與多數組員及乘客說法相左引發更大爭議,當然也有網友認為與其針對座艙長,更應該被檢討的是公司制度。同時,民航局也指出公司報告未提及組員病況,勞動部亦公開點名長榮「多次違法」,進一步放大社會對其勞權管理的質疑。隨著事件不斷延燒,網友更是批評長榮「企圖媒體洗白、避重就輕」,讓品牌形象急遽下滑,近一日長榮航空網路好感度僅剩 0.36。



圖:長榮航空近24小時聲量趨勢(圖片來源:QuickseeK網路輿情資料庫)


華航、星宇亦成輿論焦點,消費者偏好開始出現動搖

 

此次長榮航空空服員事件延燒後,同為國內航空的中華航空與星宇航空也難免被網友一併討論。根據長榮航空近二十四小時與中華航空與星宇航空交叉聲量顯示,相關熱議關鍵字除聚焦於三家航空公司間的勞權制度對比之外,亦延伸至乘客服務體驗與企業文化差異。當中許多網友將中華航空視為替代選項,直接留言表示:「里程用完準備去華航」,顯示事件對於消費者的品牌偏好已產生連鎖效應。不過,也有網友提醒,空服員勞權問題並非是長榮航空獨有,網友更是直接指出:「猝死華航也有,只是沒爆」。

 

相較之下,作為台灣本土三大航空的新興品牌星宇航空,雖然在交叉聲量中的討論量相對較低,但是其輿情風向多為正面評論。網友更查證指出:「星宇航空是國內三大航空中今年唯一未被勞基法開罰的公司」,與長榮、華航形成鮮明對比。不少留言也讚譽「星宇員工整體最有禮貌、不會臭臉,應該是真的比較善待員工」,甚至有網友半開玩笑建議:「乾脆讓星宇收購長榮吧」。



圖:品牌交叉聲量熱詞關鍵字(圖片來源:QuickseeK網路輿情資料庫)

 

長榮航空空服員事件從社群爆料延燒至全台輿論焦點,不僅反映企業危機處理機制的薄弱,也再次凸顯航空業品牌形象與內部制度之間的高度連動性,更反映出社會對企業治理與員工關懷的強烈期盼,當企業形象與員工權益緊密相扣時,一次危機往往足以撼動消費者信任與市場格局,而長榮航空後續的企業應對動作與公關處理,也將成為能否重建信任的關鍵。

 



*輿情分析期間:2025/10/12 19:00 - 2025/10/13 18:59

*資料涵蓋:網路輿情全頻道,包含新聞、社群、論壇、threads、Instagram等平台。

*網路聲量:利用輿情系統計算提及文章數量,聲量越高代表網友討論度越高。